Photo by Daniel Tseng on Unsplash
由来风月是同天 - Another Japan
《春山好》这本书甚至不知道怎么归类,我是在游记分类中发现它的 —— 一看名字就是一个恬静女子的作品,这位女子旅居日本已十多年,书也出过几本,她融入却又不合流,保持着一个观察者的好奇心态,记录了身边非常多值得记录的小事情
自从立了日更的 flag,整个人都有点焦虑,写字和录播客很像,很多新入坑的主播,兴奋地开始一档新节目,录了几期以后就没得说了,自己知道的好像都说完了。这就好像我们去菜市场买肉馅,那个机器开动起来,头部总会有些残留的肉馅出来,但不会有人以为这是一个可以凭空制造肉馅的机器,写字也是一样,而你想源源不断的输出,就得不断怼进去新的肉才行。
所以我缓解这种焦虑的方法还是阅读(读书的速度倒是越来越快了),也刚好居家办公,每天省下很多时间能够安静的读读书。这次,又拿到一本听名字就非常美好的《春山好》。
这本书甚至不知道怎么归类,我是在游记分类中发现它的 —— 一看名字就是一个恬静女子的作品,这位女子旅居日本已十多年,书也出过几本,她融入却又不合流,保持着一个观察者的好奇心态,记录了身边非常多值得记录的小事情。
如果当游记看,这里没有对日本科普式的描写,也没有异乡人式的观察,她就是生活在这里,记录的有大事有小情,却都不是大多数人心目中的日本。
日本在国人心中是复杂的,不是五味杂陈的那种复杂,而是离得太近,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日本这种复杂。
小时候,我太姥姥和我们住在一起,裹着小脚,八十几岁每天走来走去,完全不像是个耄耋老人,她是经历过完整的抗日战争的,对日本人的印象就是战争片里的形象。而父辈对中日蜜月期看到的发达的日本印象深刻,到了我这一代,很多朋友旅游过后对日本的干净整洁与秩序赞叹有加,到了下面一代,似乎又是看着抗日神剧和奥特曼长大。读过《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以及这本《春山好》之后,却又发现了一个新的日本。
如果硬要比较,这本书完全不像前几天写过的那几本游记那般过客感十足,倒是让我想起当年引起了旅游热潮的《普罗旺斯的一年》三部曲。那种轻描淡写就能让风物跃然纸上的感觉,读起来非常让人满足。作者本人又是历史研究者,常徘徊于京都的旧书店,看着文字就好像闻到了竹子与旧书的气息。
这本书也很难摘抄,因为每部分拿出来都只是侧面,却又不能整本书抄出来,只放一段吧:
忙完春彼岸,就该为碗莲翻盆,这也是寺院各处塔头的僧人们的共同作业——大家都种了莲花,会彼此交换新品种。那之后会有一段时间的空暇,任凭墓园植物自由生长。每至周末,省吾总叫我去取分株的花苗,又或新长大的青鳉,装在小罐子里。新叶新花在暖风里摩挲着非常动听的声音,我常在黄昏散步过来。
有一回,省吾将我叫到某位豪商的巨大墓园,说那里最适于远眺落日。那日林间有宛转的黄莺啼叫,省吾说,今年的黄莺唱得比去年好听。
“难道每一年叫得不同?”
“是的,每年都不同。今年像是刻苦练习了很久,像在听音乐会。”
他一本正经地说,也不知道是不是在开玩笑。尽管我不记得前一年的黄莺究竟是唱得出色,还是当真幼稚,但他天天在山里,与鸟和狸为伴,所言大约不差。
……
也常去金戒光明寺散步,看到警示牌:“禁止投喂境内的猫与鸟。” 真如堂亦有手书告示:“最近寺里没有收拾的狗粪越来越多,常闻香客抱怨。请遛狗的诸位一定要清理狗粪,再这样下去,敝寺也要考虑,是不是不开放遛狗了……” 语气截然不同,特别是后者还缀着犹豫迟疑的省略号,很有意思。
在书中随处可见的是一些我从不了解的小细节,例如新冠刚来的那年,日本的一批援助物资上了新闻,因上书「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让国人赞叹感动,而少有人知道的是,这正是 1978 年赵朴初带领佛协访日,赠与清水寺大西长老三首诗之一,穿过四十二年的时间与空间,又来到我们面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