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辫子 - An Evil Consensus

剪辫子 - An Evil Consensus

想起小时候看过的一部冯骥才小说改编的电影《神鞭》,这部电影是当时非常火爆的一部武侠电影,比较另类。

想起小时候看过的一部冯骥才小说改编的电影《神鞭》,这部电影是当时非常火爆的一部武侠电影,比较另类。讲的是清末年间天津的一位大侠叫「傻二」,练就了一手 —— 也许应该成为一头 —— 绝招,用自己的辫子当做鞭子,挥舞生风,因为鞭子长在脑后,经常让敌人猝不及防,一低头,你还以为他在鞠躬,结果辫子就甩在了脸上。再后来更加出神入化,还能用辫子卷起别的兵刃,飞刀长矛什么的甩出去,简直属于一种超能力。

如果像漫威电影一样,傻二打败几个恶棍后,成为正道之光,走上了惩恶扬善的路,或者碰到大刀王五组成了个什么联盟,那就太小看冯骥才老师了。剧中主角赶上了清末的义和团,发现对方的刀枪不入都是假的,又被现代化枪支弹药打断了辫子,如同钢铁侠没了盔甲,看透了红尘,从此隐而不见,成了江湖中一段传说,而那些恶霸再次卷土重来。谁想到有一天英雄又出现了,辫子已经剪掉,人却变成了神枪手,左轮手枪使得出神入化。电影的结尾主人公有一句台词上了价值,至今让我记忆犹新:「祖宗的东西再好,到了该割的时候也得割,辫子剪了,神留着」,霸气。

神鞭里面有一个常见清末小场景,在清末皇权式微的时候,革命军每来到一个地方,首先就会给老百姓剪辫子,此时辫子似乎成了一种象征封建皇朝的最后痕迹,经历了三百年的辫子社会,老百姓对于男人的发型根本没有任何概念,因此辫子横着一刀剪断后,头发就那么留着披在脑后。而影视作品中,留这种发型的,常常带着一种主动靠近进步,却又不知往何处走的复杂的投机主义意向,正如《让子弹飞》里葛优饰演的县长马邦德,就与浩然正气的姜文的发型截然不同。

我们也常看到电影中剪辫子的现场,被剪的人常常泣不成声,觉得愧对祖宗,辜鸿铭还说过「我的辫子在头上,你们的辫子在心里」这样的话。但把时光倒回到清初,知识分子们旗帜鲜明的反对留辫子的时代,我们却会发现,其实问题并不是这样简单纯粹。

在之前一篇 Blog《困在 Kpi 里的皇帝 - How to Destroy the Empire》,提到了乾隆年大搞文字狱的往事。文字狱主要的罪名是谋反,我们难以想象经历了三代的康乾盛世,千古一帝、十全老人弘历为什么还如此害怕潜藏于几个字、几十首诗中的莫须有的谋反倾向呢?几个知识分子就算是真想谋反,他们又能做什么呢。辫子的事情其实与文字狱如出一辙,《叫魂》中讲了一个小故事,乾隆年间有个木匠,因为前额的头发刮得不太及时,大约长了一寸,就被人举报进了衙门,结果衙门的老爷比较明事理,就给放了,还帮他剃了头。结果不得了,最后闹到了皇帝那里,皇帝大笔一挥,把木匠斩首,衙门帮人剃头的老爷革了职。

皇帝释放了一个信号,不剃头相当于谋反,那时的谋反,不是说你要组织起一个队伍,打上京师,或者占领一处要冲自立为王,而是只要有言论或行动,违反了皇帝的意志,或挑战了满清的执政合法性,就叫谋反。没错,满清皇帝作为外来民族首领,就一直没有树立起来大国自信,跟王莽差不多。

《叫魂》中提到,普通民众对于「偷偷剪人辫子」的人的恐惧与仇恨非常强烈,有点像我小时候长辈口中说的「拍花子」,大意是那些形迹可疑的流民,一定是偷小孩的,会用迷药把小孩放倒并偷走。这种对于流民的恐惧,三百年前更甚,除了拍小孩,还有剪辫子。之所以剪辫子成了一个可怕又可恨的行为呢,是因为前面说的,剪辫子等于谋反,你走在街上没有辫子,你就惨了,别说进不了饭店吃饭,还有可能被当场捉拿归案,至于你辩解说辫子忘带了,或者莫名其妙就没了,或者让别人剪了,别人又跑了,这鬼才信,一个不留神就要满门抄斩。

这就让全社会对「疑似剪别人辫子的人」先下手为强,哪怕只有一个人指控,那就先揍死再说。就好比你拿不出健康码又不戴口罩,周围又没有人认识你,那你就是来投毒的。而此时辫子的正当性先放在一边,保命要紧。长期下来,就形成了一种社会规约,到了清末,剪辫子的时候他们为什么哭,也许并不是因为愧对祖宗,而只是单纯的害怕。却从来没有人思考过,《大清律例》从来没有规定过剪头发留辫子的规矩。

此时我倒反有点可怜这些人起来,毕竟我们现在的口罩和健康码,也是这种存在,当我们接到通知不得不半夜起床排队做核酸的时候,不得不为了进入一个开放式的公园四处寻找口罩的时候,我们其实只是跟从前那些不想因为被剪了辫子而丢了脑袋的人一样罢了。辫子是不是应该有并不重要,重点是你没有你就活不成。

jian.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