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离的痛苦 - Tough Leaving

飞离的痛苦 - Tough Leaving

看到很多人的评论说,《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这本书讲的是原生家庭,是,又不全是。「原生家庭」这四个字足够有名,让我们凭空多了很多安慰。

这几天读书读的辛苦,却还是这一本。有朋友说这本书他读不下去,有朋友说这本书只想快点翻完。

而我也尝试了一种新的读书笔记的写作方法。这是第三篇。过往写读书笔记,总试图阅读完毕,如释重负,同时展开纸笔 —— 键盘。过去我总是试图纵向穿越,就如看《史记》。一本书就像是一部传记,一部作者的心灵之旅,无论这旅程是作者自己还是别人,抑或虚构出的谁,只要落笔,就成了他自己。而我也只有搞清楚了前因后果,才能想清楚、讲明白。

但有时候在阅读一本书时的感受,是片段的。当我打开一本书,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屏息凝神直到看完,我也在生活,也在看新闻,也在闲聊,生活和文字总会互相印证。而书读多了有时也会乱掉,我总会想想一句话到底是出自塔拉,哈罗德,还是比尔波特。把片段的思绪拿出来写一些,也有趣的很。

但最后会发现,这些都不重要,我们总会生活在他处,不是活在微博上互相谩骂中,就是活在朋友圈互相吹捧中,也许还活在抖音面无表情的拇指滑动中,与其这样,不如活在书中,至少书中还有远山和波涛。而文字所展开的画卷,远比视频更震撼心灵。

看到很多人的评论说,《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这本书讲的是原生家庭,是,又不全是。「原生家庭」这四个字足够有名,让我们凭空多了很多安慰。从这四个字中,发现了我们的傲慢无理、我们的偏执、我们的人生路线、我们的择偶标准,都不怪我们自己,要怪都怪父母,也就是所谓「原生家庭」,这样我们的存在就有了合理性。我们进而可以原谅他人,背后说着「谁让他有那样的爹妈呢」,叹叹气走人。

而但凡听过「原生家庭」四个字,并试图改变自己身上的原生家庭烙印的人,通常并没有原生家庭的太坏影响。那些受到影响大的,都是意识不到的。这种悖论听起来就让人心疼。

塔拉用了十年,从一个十六岁的没有接受过学校教育的女孩,成为哈佛博士,走出大山的这十年,是她艰难脱离原生家庭的艰难记录。这活在山中的原生家庭,又不只是一个家庭,倒像一个社会,一个国家。

「父亲」,是一个符号,有一个坚定的信仰并以威权统治家庭,让母亲日日制作草药精油以代替医疗 —— 后来父亲烧伤后因为用了母亲的药膏活了下来,又赶上了奥巴马医改,反而因此赚了不少钱 —— 烧伤后的父亲面目有些狰狞,让哪怕最和善有礼貌的陌生人在路上看到,也会大吃一惊。父亲代表了家庭信仰的制造者和解释者,也是全家的经济支柱。特别是在制作草药精油发财的日子,全家大小亲戚都为父亲工作,他的影响力遍及山谷。

「母亲」,从开始有些不同想法,到最后变成了父亲意志的坚定执行者。母亲是矛盾的,一方面她爱自己的孩子,不愿意他们被逐出家门,一方面又不愿也无法违逆父亲,是一种带着泪推你下悬崖的感觉。

「肖恩」,一个具有暴力倾向但却被父亲处处保护的哥哥。童年的事故让他大脑受损,可能因为父亲心中有亏,所以处处维护。肖恩经常因为小事折断弟弟妹妹的手腕,打断他们的鼻梁,虐杀自己的狗。前一秒还在亲切谈话,但可能就因为一个眼神,就可以用锤子打烂你的头。成年以后的肖恩更加可怕,他像是父亲的獠牙。

还有几个本来愿意提供帮助的亲戚却也因为父亲的威权和洗脑式的反复沟通,或因为压力,或混淆了记忆而背叛了她,在信件中发誓与她决裂。

他们困在穷困的山里,坚守着最后那一点莫须有的信仰,以回收废品和制作草药为生,并且为了凝聚家庭成员,从开始就树立了很多捏造的敌人,让全家如临大敌几十年,对待任何一个试图走出去并获得了更广泛知识的人,宣布开除家籍,所有家庭成员都欢呼雀跃,并且持续编造并完善着她的背叛故事,让这故事自动变得丰满,这样一段时间过后,这些捏造也就成了真实的历史。

还好塔拉并不孤单,这个糟糕却有智商天赋的家庭仍然走出了三位博士,哪怕他们与山中之人再不往来,希望也已经被点燃。

眼熟吗?

s3349234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