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在上海,赶上了最好的天气。
过去在上海呆过几年,主要生活和工作在浦东,那时感觉浦东是一片纯洁的、没有物质欲望的土地。当然有这种感觉,主要是因为我日常活动范围仅限于张江,这是一片位于充满金钱味道的陆家嘴,与充满了城乡结合部气味的唐镇之间的一块土地。过了地铁龙阳路站,就进入了张江高科,龙阳路这个地名给人以无限遐想 —— 龙阳之好是同性恋的古语 —— 而从张江高科钻出来,世界却会忽然变成性冷淡。宽阔的成方格状规划的道路上没什么车,以科学家命名的道路 —— 祖冲之路、居里路等等 —— 似乎在告诉过客,这里很高科技。
那时我对浦西的想象,大概是从正对陆家嘴的外滩铺陈开去的。浦西就像朝着浦东排山倒海拍过来的一排老钱组成的海浪,外滩的那一片充满帝国主义情调的大楼,就是海浪头前那白色的浪花,而再往后,似乎都淹没在水波中,并没有给我留下太多印象。偶尔去逛一逛,也是走马观花,不是拥挤的淮海路,就是拥挤的静安寺。只有这次住在了徐泾东 —— 比虹桥机场还要远一站的地方,看起来就像苹果园一样遥远 —— 苹果园是北京一号线的一个遥远的站,承载了最早我对于遥远的地铁终点站的懵懂想象。
这里看不到什么人,第一天到达后的中午,我去找吃饭的地方。经过空无一人的天桥,跨过一条封闭的大马路,到达对面的一片商业区,从两座楼之间的缝隙穿进去,扑面而来的是繁忙的人群让我顿觉意外。原来几栋楼围起了一片中央空地,而所有楼房面朝空地的一侧,全都是各类小饭店,有熟悉的沙县小吃和麦当劳,也有不熟悉的各类面馆食肆,熙熙攘攘,座无虚席。而空地的中央,也恰到好处的有一只小小的紧凑的核酸亭。间或有三三两两的人,排成一支小小的队,轻声细语的在左边的窗口扫码,然后绕到正面的窗口,窗口上有两只圆洞,圆洞里有两只手伸出来,照例拿着长长的棉签。
这个核酸亭与北京的核酸亭相比,区别之大就好像精致的便利店与街边推车卖菜的大爷。亭子是专门设计的,做核酸的时候你不必盯着对方的眼睛,或者担心你刚吃过大蒜的嘴会引起对方的不适,你们之间隔着一层玻璃,从玻璃上你只能看到自己那紧张又变形的长着大嘴的脸反射出来。也不会有做完了要唱一首听我说谢谢你的冲动,因为你看到的还是无情的玻璃。
吃过饭在核酸亭不远处的露天座位喝咖啡,忽然有一段时间我放下了手机,就只看着云在走。那一瞬间我不想回复任何微信消息,不想刷微博,也不想读书,不想生活在别处,就这样静静的看着天,也看着经过的人。这几天我坐在出租车上的时候,也经常这样。而上海的云也在配合我的新爱好,多的恰到好处,刚好露出蓝天,却又不露出太阳,在风的驱赶下奔赴不知道哪里的前方。看够了天,低头一看已经两点钟,广场上空无一人,只有核酸亭里的大白还矗立着,刚才的一切仿佛梦境般一转眼消逝了。
上海的天气只有三个季节,春天、夏天和秋天,每到秋雨漫天的时候,就是春天即将来临的日子,从秋到春,空气湿润,而夏秋之间,有风却又不干燥,打开窗子的瞬间就像打开了刚停止运作的滚筒洗衣机,要将衣服扯出来晾晒的那一瞬间,湿润的恰到好处。傍晚无人的时候,还会偷偷下一阵小雨,在清晨带给早起的人们一点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