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片段 - Riding the Iron Rooster: By Train Through China

历史的片段 - Riding the Iron Rooster: By Train Through China

《在中国的大地上 - 搭火车旅行记》- 这个劳动节被迫待在家里,哪里都去不了。实际上 2020 年以后除了出差,就几乎没有出门旅行了,不能出门的时间,读一读书,特别是游记,也算精神出行吧

image.png ——1986 年的拉萨

这个劳动节被迫待在家里,哪里都去不了。实际上 2020 年以后除了出差,就几乎没有出门旅行了,不能出门的时间,读一读书,特别是游记,也算精神出行吧。

游记这种东西,如果写的是你不熟悉的异域风情,就是一种纸上游历,有猎奇也有成长,而反过来,看看别人来自己这里逛完了之后写的游记,你看到的其实是一个历史的切片,这个切片中存在很多细节值得我们细细品味。那这个切片会有多长呢?《在中国的大地上 - 搭火车旅行记》这本书中,是一年。美国人保罗索鲁在 1986 年,用了一年的时间在中国搭乘火车,从内蒙到新疆,从云南到哈尔滨,大江南北,留下了1986 年的中国剪影。

那一年我六岁,大兴安岭还没着火,那一年倒爷还很多,改革开放正遇到第一个历史阻力——打击资产积极自由化,距离小平南巡还有好多年。你们知道或不知道的很多重要的事情都还没来得及发生。

那一年人们才开始参加旅游团,开始在自由市场摆摊,开始抓着外国人换外汇券,业务员背着样品南下北上,大同还在生产蒸汽机车,绿皮车里仍然没有暖气。

书中有太多的片段我想分享给大家,通过这些记录,我们才知道刚刚改革开放的时代,百废待兴的中国有多穷,东北有多冷,也才知道这二三十年发展的有多快。

作者走过了很多个中国城市的 1986 年,记录了很多小人物、小思想、小表情。幸好这一年世界上没有发生什么大事,得以让普通人被记录。

最后作者的旅程结束于拉萨。不像看到其他地方能够判断出历史的差异,拉萨我看不出来,因为没去过。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这个结尾似乎对我自己有种特别的意义和归宿感。

下面摘录了一些书中片段,又找了一些老照片,可以一起服用

第二章 开往大同的内蒙古快线:24次列车

第 79 页·位置 1526

历经数周之后,我们终于进入中国内地,这个城市看上去有些破旧,虽然繁忙但却井然有序,这里有拥挤的人群,有耀眼的灯光,还有刺鼻的煤烟味。一个看上去如此衰败的地方,竟然处处洋溢着热情与活力,这反差让人好奇。大同阴沉昏暗、尘土飞扬,来到这里就像走进了一部黑白老电影。中国人的衣着在某种程度上也营造了同样的效果,女人穿着长衣摆的外套、白色衬衣和舒适的鞋子,男人则穿着细条纹套装,而且大部分人都戴了帽子。中国制造的汽车就像警匪片里的黑色大轿车。槽铁制成的路灯杆立得很高,但灯光却不怎么明亮。天际线上布满了工厂的烟囱,完全看不见长城的踪影。烟雾缭绕的空气,闪烁不定的灯光,更加烘托出老电影的氛围。然而,这就是大同。

——我大学毕业后去大同,还是一股煤烟味,照片是 1986 年大同街拍

image.png

第 87 页·位置 1666

如果这是一趟穿越时光的旅行,我会觉得十分安心:我的旅馆房间里有痰盂和夜壶;扶手椅用罩子套着,上面还放了块汗巾;上过油漆的桌子盖着绣花桌布,桌上摆着水壶、台历和一瓶塑料花;抽屉里有一小瓶墨水和一个笔架,笔架上有支羽毛钢笔。没有一样东西可以称作是现代的,但大部分东西都经久耐用。对大部分西方人来说,这是有些滑稽甚至可笑的,但它并不是一个笑话——在一个人们还在用两千年前设计的渔网去河里捕鱼的社会,它绝不是一个笑话。中国所经受的磨难,比地球上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多。然而,她挺了过来,甚至繁荣了起来。我开始想象,如果计算机集体爆炸,卫星全部被烧毁,所有的喷气式客机都从空中坠落,我们最终从高科技的梦中醒来,很久很久以后,中国人应该还在开着那些呼哧呼哧的火车继续前进,他们应当仍在古老的梯田上耕作,心满意足地生活在窑洞里,用羽毛笔蘸着瓶里的墨水,书写着自己的历史。

—— 对我们何尝不是呢

image.png

第五章 开往广州的快车

第 184 页·位置 3510

“我不是在说他们——我讲的是投资者的信心好像正在消退。这就是为什么未来三四年至关重要了。很多公司都已经撤离,他们既不是慈善家也不是空想家。他们想赚钱,如果赚不到钱,他们就走。中国市场正处于大规模扩张阶段,但目前为止还没有得到很多回报——因此没有理由让人寄予厚望或者吸引大规模投资。泡沫是会破裂的,而且一旦破裂,这里就会变成地狱。五年之内我们就会知道这样的事会不会发生。”

—— 那几年好像有点转左,我都记得,到处都在宣传姓社姓资,打击资产阶级自由化,小平南巡后才好了

第九章 成都快线

第 281 页·位置 5289

六月的某个下午,我在成都郊外的人民公园观察到一对年轻情侣走了进来。首先引起我注意的是,那个小伙子和计划生育海报上的男人一点也不像。他嘴里叼着一根特大号香烟,手里拎着一只手提箱似的卡带收录机,刺耳的音乐从里头砰砰地传出(也许是一盒香港的歌带),声音大得淹没了人们的对话,吓跑了灰色的八哥。这家伙上身穿了一件写着“ cowboy(牛仔)”的 T恤,上面的图案是一个戴宽边牛仔帽的长鼻子男人,下身则穿着蓝色紧身牛仔裤和一双松糕鞋,鞋跟高得像女人穿的一样。他的头发是专门烫过的——烫发本是广州的潮流,后来席卷了上海,最近又来到了成都。他戴着墨镜,收录机在手里晃呀晃,嘴里吐着烟圈。他的女友(如果是太太的话他不会这么卖力地表现)穿一条粉色长裙,裙子轻薄飘逸,可能是她自己做的,长裙下是一双年轻女孩都喜欢的尼龙长筒袜,脚上蹬着一对高跟鞋。她也戴墨镜,镜框上镶着人工钻石。那天他们休息,所以来了公园。再过一会儿,他们就会躲去一棵树后面,用老套的方式亲热一番。公园里和大马路上全是这样的情侣,他们是新的一代,是这个国家的继承者,但他们却把“及时行乐”奉为座右铭。

——当年的潮人装扮

image.png

第十四章 开往哈尔滨的国际快线:17次列车

第 359 页·位置 6693

在这片红色大地上,人们的两颊被风刮得通红,鼻涕不停地流,哈尔滨就像一座绝望之城。这座城市颇具苏联风情(随处可见洋葱式圆顶教堂、带塔楼和三角墙的别墅以及建有浮夸柱廊的办公大楼),同时又显得奇异而呆板,只有在极度寒冷的国家,城市才是这副模样——破旧萧条,如死亡般静寂,如化石般僵硬。它的俄式华美早已掩埋于煤灰和泥雪之下,现在不时能见到日式的屋顶、中国式的政府大楼或各种雕塑——大部分雕塑都很畸形,让这座城市显得更加怪异,因为除了比例失衡外,它们上面往往还挂着奇形怪状的长冰柱。

——其实东北冬天屋里热的能穿短袖,可能真没几年

image.png

第十五章 开往朗乡的慢车:295次列车

第 372 页·位置 6920

太阳刚出来,列车就呼呼啦啦地冒着白烟进站了。这趟车从 600英里( 965千米)以外的大连开过来,途中每一站都停。正因为如此,车上的垃圾多到让人叹为观止——到处是花生壳、苹果核、啃过的鸡骨头、橘子皮和油兮兮的纸巾。车内又脏又冷,连人们吐在地上的痰都冻成了一坨坨奇怪的黄绿色的冰。车厢的连接处仿佛一条冰雪隧道,窗户上已经结了一英寸( 2. 5厘米)厚的霜,车上的门都没有锁,一旦有冷风穿过车厢,它们就被摔得砰砰作响。

——绿皮慢车的日常

image.png

第十七章 开往烟台的“天湖号”游轮

第 424 页·位置 7894

她们也绣普通的花鸟以及中国那些庸俗的工艺品上必不可少的图案,比如那只毛茸茸的白猫,它不是在同毛线球玩耍,就是在吓唬一条金鱼。在中国旅行的话,几乎不可能不见到这只白猫,而且如果你是备受重视的外国友人或同胞,他们会送你一幅用玻璃装裱好的白猫绒绣作礼物。

——看到这段真的笑喷了,我小时候隔壁同学家真的有一个

image.png

s3376901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