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的生活 - Peace Life in Hometown

向往的生活 - Peace Life in Hometown

最近被居家这一个星期,重新发现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 住在父母身边。说是重新发现,是因为可能对别人来说并不新鲜,但我上次与父母同住这么久还是大学之前。

最近被居家这一个星期,重新发现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 住在父母身边。说是重新发现,是因为可能对别人来说并不新鲜,但我上次与父母同住这么久还是大学之前。而高考离家后,娶妻生子,再也没有回到家乡久居。见到父母,从来只是过年或暑假,抑或父母来京,当然自新冠元年以降,父母也没有来过。

住在父母隔壁小区的感觉很不错,那种近又不太近的距离,走路也要十来分钟,正是这十来分钟,能让我保有自己的空间。有时父母早晨带来小区门口的油条小笼包,吃过早点就走了,有时晚上懒得做饭,提前打个电话,带上两瓶啤酒去蹭饭。还有时小孩子忍受不了如山的作业就会跑到奶奶家去玩,半夜还要打着手电筒去接回来 —— 奶奶家没有他们的牙刷。

这种感觉可能是那些留在家乡的同学们的日常,他们并不会觉得有什么值得记录与感动,但对我来说,这种生活方式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小学时的同学玩伴,大多还生活在老家,有的人是公务员,有的人做点小生意,混的好的可能当上了科长,混得不好的还在开出租,并恼火着滴滴导致自己利润变薄。有一年,有好事的同学拉了一个小学同学群,数了数人数,出人意料的整齐,几乎绝大多数人都被找到并被拉近了群里,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绝大多数都在同城,有几个找不到的,偶尔也会在街上被遇到。连续一个月同学们都在聊着童年的话题,聊别人小时候的故事,聊过去的懵懂情愫,每天数千条信息目不暇接,但因为大家其实不如以为的那样熟悉,有小学同学这层关系而貌似朋友,但几十年没见,其实都是陌生人。不看照片还好,聚会过几次发过合照,有人忽然发现,这都是谁。四十岁的人显然不会是脑海中七八岁的样子,生活也不存在任何交集,我们就是有一个共同而久远,已经掉色泛黄的标签 —— 小学同学 —— 而已,慢慢的醒悟过来,群也不知沉到哪里去了。

到了中学,留在家乡的同学只有不到一半,另一半天南海北飞到哪里的都有。前些年搞过一次正式的聚会,我暗中观察,中学同学其实已经分成了几个小圈子,各玩各的,也有一些人与其他人交集不多,默默饮茶。聚会把班主任请上台说了一些煽情的话,印了文化衫,录了像,像一场公司团建,结束后各奔东西。中学与我同一个行业的可能只有一位,还在 13 个时区以外。

大学同学就正好相反了,同学们本就从四面八方而来,相聚了一下,又奔向四面八方而去,不过,极少有留在自己家乡的,我们都是小镇做题家,当然不愿再回到小镇,只有来自北上广的同学才会回家。其他人包括我自己都留在了各种一线城市,过着两点一线的简单生活。与妻子两个人都是外地来京务工人员,我们从未体验过开头提到的那种家族感。

我没有料到,这几天居家隔离的日子,开始的旅游计划被取消的抓狂感逐渐平复,到今天却收获了这样一段平静的小城生活。

2012-10-06 07103503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