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我曾听过百度的创始人李彦宏讲过两次关于个人隐私的话题。
第一次的大意是:「当个人信息无法和具体的人关联的时候,这就不是隐私」。这个话题是在一个相对内部的环境讲的,为了讨论并解决内部对于「使用用户点击和浏览数据来参与广告投放」这件事是否侵犯了用户隐私的问题。
当时的结论是系统内只有一个内部生成的 ID,类似浏览器 Cookie,没有更多的信息,因此不算隐私。当你点击了一个诺基亚手机,后来看到了三星手机,似乎感觉搜索引擎在窥视你,但实际上它只是窥视到了你前面的那一次点击,这确实不能算太隐私。
当年没有实名制的时候,一个网友在网上的一切记录,不管是言论的还是交易的,都不太容易和线下的张三李四关联起来。那时候有一个词叫做「人肉搜索」出现了,就是试图将网络上的一些出格行为背后的人找出来,所以所谓「人肉搜索」,就是线下人肉去找,也就是当事人身边的熟人来爆料。
紧接着,网络实名制的要求就成为了强制要求 —— 其实涉及到经济活动的行为本来就已经是实名的,例如银行卡等,实名制的主要目标还是其他活动,例如让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的人负起责任来,此处请自行联想。
支持网络实名的人会说,只有实名了,大家在网络上才不会肆无忌惮,就如同有一集播客中,朱峰曾经说到:「之所以有一些不友善评论能随便发出来,就是因为被骂的人没有坐在他面前,否则他早挨揍了」,支持者希望实名制让大家揭掉面具,产生一种真人面对面的效果以优化网络氛围。
而反对网络实名制的人 —— 并没有看到反对者,这种情况其实很常见。但实际上实名制运行到今天,好像肆无忌惮的人还是一样的肆无忌惮。但实名制以及强制使用手机号注册,基本上让所有个人信息横向关联了起来。这其中越是混不吝或反社会的人,可能越不关心自己的信息泄露,反而占领了主流话语权。而黑产又一次迎来了狂欢。
今天一个朋友听了这一集乱炖跟我说,他们正在经历信息泄露事件。大意是一个电商方面的第三方服务商,主要负责对接电商平台与物流,具有最大的嫌疑,而现象是什么呢?有受害者在电商平台下了单之后、物流发货之前,就会接到诈骗电话。就这么快。
第二次,李彦宏在公开的场合又说了另一个观点,大意是:「我们可以让渡一些隐私,以获得生活的便利,这些隐私对你们并不重要」,这句话就有点刺耳了。之所以刺耳,就是因为他说对了,我们很恼火却又没有办法。
这第二个观点就有点复杂了。让渡了权利以获得安全和便利,这件事自古以来其实是一个政治话题,著名反动书籍《社会契约论》就系统阐述了社会秩序和政权的来源。而到了今天的互联网世界,其实每个平台每个巨头,都像是一个政权。
好比强大而神秘的抖音王国,为臣民们提供了近乎无穷又免费的娱乐内容,那臣民让渡了什么给国王们呢?当然就是隐私。隐私信息不只是你的属性 —— 姓名、身份证号、亲属关系、家庭住址,还包括你的行为 —— 你喜欢什么样的小姐姐、你点过什么样的广告、你给什么人点赞、你骂人喜欢用什么词。
抖音们拿走这些信息,一部分用于持续给你提供更加吸引你的娱乐,让你持续沉迷,另一部分用来变现 —— 毕竟平台也要发工资的。所谓变现,就是用你的隐私信息加工出你的画像,并投放更合适的广告给你。
我们出卖了隐私,得到了更喜欢的小姐姐视频、更快的叫滴滴的速度、点外卖时更少的点击次数、订机票酒店时杀熟的价格。—— 等等,这些对我们用户都有什么鬼用处?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教育水平的提高,隐私与安全的观念的水位已经开始上升,对隐私的保护和财产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看起来解决诈骗问题的方法,似乎也只是靠监控短信与来电电话,有一个境外短信就要跟上一个提醒短信。
靠更多的监控解决监控带来的问题,有点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