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未毕业与即将失业 - Do What You Love

Photo by Jason Leung on Unsplash

还未毕业与即将失业 - Do What You Love

这集播客中有一段给我的印象很深刻。几位主播去采访几个毕业的同学,让他们给学弟学妹留几个哲人的箴言,你们知道,有时候大学生会觉得毕业级的学长与学姐就跟哲学家一样,说个话都能受用一辈子,但你毕业后多年再看他们故作老成的讲出一些道理还是有点想笑 —— 他们都说:「一定要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这集播客中有一段给我的印象很深刻。几位主播去采访几个毕业的同学,让他们给学弟学妹留几个哲人的箴言 —— 你们知道,有时候大学生会觉得毕业级的学长与学姐就跟哲学家一样,说个话都能受用一辈子,但你毕业后多年再看他们故作老成的讲出一些道理还是有点想笑 —— 他们都说:「一定要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这句正确的废话其实相当于说「别问我,我特么的也不知道啊」,我相信那几位被采访的学长们在几十年后回想这一刻,一定会有点不好意思。

二十几年前大学的时候我就隐约听过「笨人才考研,牛人找工作」这样的话并聊以自慰,当然这句话并不对,我班上的几个牛人确实都去考研了。

考研这个选项短暂进入过我的视野,大概持续了两个月,后来考公务员也进入过我的视野,这次只持续了一个星期的热度。因为我敏锐的发现自己并不擅长考试,完全不会或不屑于背书与刷题,可我又不是个天才,临场发挥是发挥不出来的,在这种考试密度下,可以想象自己有多挫败。

后来有学长推荐给我一份,一个更老的学长开的小公司的实习工作,每个月有 900 块巨款入账,这家公司距离学校骑车要一个多小时,我在学校有一辆破自行车 —— 上大学的时候就被教育说学校太大,要有一辆自行车 —— 我踩着这辆车每天早晨七点从学校出发,经过车流滚滚的鞍山西道,骑行在密密的自行车缝隙中,随波逐流,一路向东。

当然后来这个工作我没有做多久,却实现了对于「真正的一份工作」的想象和期待,或者说「打破了」这些想象和期待。做一个办公室白领在过去似乎是一种职业理想,但那之后我才真正意识到白领只是一种做事的样子,做什么事,比怎么做事更重要一点。

后来我辗转多份工作,为了去发现我的「能做好」与「喜欢做」中间的交集,这交集时大时小,时有时无。面前摆着一份具体的工作,「能做好」有时只是一种幻象,对于一个工作的表面粗浅的观察,以及对自己不切实际的自信,会让你误以为自己能做好,便投入的去做,并获得心理和肉体的双重暴击。作文满分的你写不好一封邮件,演讲大赛冠军的你讲不清楚一件事情。

而「喜欢做」同样是一种幻象,同样出于对一个工作的表面粗浅的观察,你就会发现自己内心的愚蠢冲动,你对财富、名声、尊重、甚至轻松等等这些的欲望,要远超过完成工作本身的那小小快感,因为你没做过,也根本不知道这个工作能有什么快感。因此面对「你喜欢什么工作」这样的问题,大多数答案会是「钱多事少离家近」,但却很少有人关注「做什么」,大家关注的都是「怎么做」。

大学之前,我还真的认真考虑过做什么,因为那时我尚未遭遇过社会的捶打,对于「钱多事少离家近」这些人生重要词汇没有太多概念,甚至完全不在我的考虑范围。我想去学美术。

这是一个典型的学生级想法,如果换到今天,我可能会用另一种企业级理解来阐述同样的目标:我是去解决「美中不足」的问题。可能是建筑的美,可能是服装的美,可能是空间设计的美,也可能单纯是平面,是雕塑。但那时的我只有一个简单的想法,去学美术。而从小生于浓厚的美术氛围家族的我 —— 我家的亲戚们比较特别,一多半人是老师,一多半人是画画的,中间的交集自然就是美术老师 —— 被严厉喝止。理由很简单,我们这帮人混这么惨,只能当美术老师,你难道还想步我们的后尘吗?

其实上大学后我还挺喜欢喜欢建筑专业,但是也没机会了。目送着一个同学院的朋友在大二的时候转专业去了建筑系,很羡慕。我没转是因为我不知道还能这么操作,人家转完了我才知道。当然这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回忆。

今天很多看似「怪现状」,例如尝试很多工作、选择一个钱少但有趣的事等等,其实正代表着社会观念水位的升高。如果我们始终活在对生活的饥渴状态,为生计而奔波,为看病而卖房,我们就会拼命追求这些「如何做」,如果这些都不是太大的问题的时候,可能真的会有更多人认真思考「做什么」。只有思考并找到自己的「做什么」,才能坚持下去,而不是被眼前暂时的钱少事多离家远打败。

如果做科研、写代码、公务员、养老院工作者、咖啡机与空调修理工、小区与楼宇秩序维护者、负责带小孩收快递及卫生保洁的家庭守护者,等等这些岗位都能获得差不多的尊重与物质回报,人们在工作中会更关注解决别人的问题,而不是自己的问题。我相信这个世界会更好一点点。

——昨日出差单日往返京沪,忙的没有时间更新,Flag 被破,后来想想也蛮好,要学习苏东坡给自己减压。此心安处是吾乡。

zhaopin.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