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的梦想 - My Dream of Rules

前两年疫情的时候,就居家过一段不短的日子,那时不太忙,突发奇想去备考司法考试

前两年疫情的时候,就居家过一段不短的日子,那时不太忙,突发奇想去备考司法考试。法律对我来说算不上陌生,当年在大学临毕业时就曾经备考法硕准备改行,可惜临考放弃了,这次备考算是闲得蛋疼想归回初心,结果仍然在客观题部分差两分落败。这件事我大概在播客节目中提过一二。

考试那天,在设立在东直门附近的一个培训学校的考场外,与我一同等待的都是面容青涩的青年人,看起来在校大学生的比例超过九成,我可能是全场最老考生,还好大家都戴着口罩,我看着他们或站或坐,手里拿着一些资料以各种姿态念念有词,不禁想起大学时光中那些已经模糊的考试周,那时我就不懂念念有词的意义与价值,只因为我距离做题家的段位相差过远。

而考试中接近一整天的高强度紧盯屏幕和点鼠标的动作也让我腰痛不已,一度怀疑我为什么要坐在这里,就是为了排解居家办公的无聊情绪,还是想向谁证明点什么?我想起备考时跟表妹聊起这件事 —— 她现在是某法院的法官 —— 她说现在法考可能比以前难了,你就当考着玩吧。我也许有点赌气。结果出来一看也好,差两分表示自己没有差很多,而万一过线了,还得多几个月备考更难的主观题,届时我可能已经崩溃,这次人间观察行为姑且告一段落吧。

有了这段经历,让我打开这本《法治的细节》之前犹豫了很长时间,因为我知道里面的知识点不会有陌生和惊喜,那还要不要花掉几天时间去看看罗翔笔下的法治呢?

s34025530.jpg

看到开头的时候,我有点理解罗翔为什么在微博的声音消失了,罗翔是一位典型的法律从业者,他倡导法的平衡、包容和保护。但在微博人均枪毙的极端化语境下,他注定不讨喜,甚至会被淹没。中立者就是这么可悲,极端的双方都视其为敌人,因此只能离开言论的广场,采用更迂回的方式,让合适的人看到自己。就算让极端主义者读到他的书,骂回来的成本也很高 —— 毕竟书又不通网 ——就好像写博客一样,这不是很开心的一件事吗。

和这本书很相似的,我想到梁文道的《常识》,不过看过这本书的时代过于久远,我又不愿翻出来印证与摘抄 —— 实际上我也不知道塞到书架上的哪个角落去了 —— 但凭印象,它们很像,都像是持续重复那些我们已经知道或本应知道的规则与常识,生而为人的常识,试图帮助读者推理出一个规则制定背后的逻辑与基础。

当然我有点悲观。愿意捧起这本书来阅读思考的人,可能已经具备这样的常识与逻辑,而缺乏逻辑者,可能也没有读下去的耐心,那这书写给谁呢?

(最近这一类图书看了好几本,从阅读笔记分类的更新速度就能看出来速度不快,要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