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全人生 - Maybe You Should Talk to Someone

Photo by Tengyart on Unsplash

补全人生 - Maybe You Should Talk to Someone

心理诊所和心理医生,在我们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中,只存在于电视剧中。我也不知道心理医生和精神病医生到底会有什么分别,为什么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位心理医生

talk.jpg

第 283 页·位置 3582

让黑夜降临我们内心的,也会留下星星。——维克多·雨果

心理诊所和心理医生,在我们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中,只存在于电视剧中。我也不知道心理医生和精神病医生到底会有什么分别,为什么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位心理医生。

这本书挺厚的,我看的仔细,感想也颇多。感想一多反而要写读后感却不知道从何说起了。只能笼统的说,这本书可以看做是心理医学领域的《法医秦明》—— 如果你读过《法医秦明》系列,大概能明白我在说什么。虚构的人物与案例、真实的科学和技术、第一人称的带入感,组合成了这一本心理医生之书,没有复杂的科普与技术角度的介绍,只有若干穿插于作者洛莉人生中的案例,也包括她自己,而从这些案例中的点滴线索,也能拼凑出一个心理医生的工作日常,包括如何对待初次来访者、如何应对隐私问题、如何处理心理治疗中的突发状况,可以说也算寓教于乐。

1 到处是蠢货 > 第 24 页·位置 232

心理治疗师也和所有人一样每天面对生活的挑战。正因为我们和来访者有相似的体验,才能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让陌生人能放心与我们分享他们最敏感的故事和秘密。

专业培训教给了我们理论、工具和技术,但在这些来之不易的知识背后,推动我们的是一个简单的真相,那就是我们知道:生而为人,总有不易。也就是说,我们每天来上班的时候也像普通人一样,怀揣着内心的脆弱、渴求和不安,还有自己的过往。

洛莉的经历本身就比较特别,作为一个单亲妈妈,转行读医,做了心理医生,兼职写作,本身自己也遇到过过不去的坎(被男友分手、身体问题等等),结果作为一个心理医生,也不得不求助另一个心理医生,还好最后她成功了。成功走出自己生活中的阴影,也成功帮助了更多人走出来。就像读过《法医秦明》的年轻人总会有投入法医工作的冲动,而这本书也一样,我相信很多人读过之后也会尝试去学习并投身与这个行业 —— 当然听说,这个行业在中国还比较萌芽,不好干。

7 觉知的起点 > 第 69 页·位置 796

温德尔医生“嗯嗯”地附和着我的叙述,然后问道:“对你来说这是分手后的典型反应吗?”他语气温和,但我明白他在尝试搞清楚什么问题。

他在尝试判断我的依恋模式。依恋模式的形成取决于我们幼年与养育者之间的互动。依恋模式至关重要,因为它也将影响人们成年后与人相处的模式,影响他们如何选择另一半(安稳的,还是不安稳的),影响他们在一段关系中的表现(是渴爱的、疏远的,或是不稳定的),以及一段关系会如何终结(是惆怅不舍地、和和气气地,还是彻底撕破脸)。好消息是,不良的依恋模式可以在成年时期进行矫正,这也是许多心理治疗所牵涉到的内容。

“不,这并不典型。”我坚称,同时用袖子抹去眼泪。

心理治疗师特别像你的一个经过了严格训练的、不会出错的、理智的闺蜜或死党。唯一不同的是他们与你没有任何社交圈子上的交集,会严守你的秘密,如同一个坚强的影子后盾,可以站在你身后。他们不会给你出主意,但是他们会引导你自己解决问题。

而来访者通常也要花一些时间与他们快速建立信任,开放心态,走出自己最艰难和最隐秘的黑暗角落,如果顺利的话,最终可以与心理治疗师成为一个秘密的朋友,这个朋友关系永远也不会被曝光,甚至来访者死后,心理医生即使参加了葬礼,也会守口如瓶。有这样一群严守职业道德,并且又足够专业和耐心的闺蜜,能够补全我们的人生,该是一件多美好的事情啊。

58 对话中的暂停 > 第 522 页·位置 6793

每个人都需要听到另一个人的声音对他说“我相信你。我能在你身上看到连你自己都没看到的可能性。我能预见到一些变化即将发生。”

在心理治疗中我们会说:“让我们来重新编写你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