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不是外宾 - Don't Pretend to be Innocent

谁都不是外宾 - Don't Pretend to be Innocent

如果你关注国内的著名言论广场,也是唯一仍有效的信息获取渠道:微博,就会有一个观感,那些大声疾呼、声泪俱下的人们,观点却经常相左或荒谬

如果你关注国内的著名言论广场,也是唯一仍有效的信息获取渠道:微博,就会有一个观感,那些大声疾呼、声泪俱下的人们,观点却经常相左或荒谬。

这次上海的疫情至今还没结束,而北京也如渐冻症发作一般,缓缓的渐渐被封控。

以前播客里谈过一些,左和右用来评价人的政治倾向,会特别乱,标准不一致,所以我会用「理想主义」与「功利主义」来代替左右的分野,这样可能会丢失一些信息,但更直观。(此处有删减)

而回到上海这波舆论场,最有趣的是我发现除了「理想主义者」和「功利主义者」这种分类,还有另一种分法,我简单的起名为「上倾」和「下倾」,这样凑齐了上下左右,蛮好。

  1. 上倾,表示家长思维。代入上帝视角,指点江山,一盘大棋。这类人群的特点是偏爱宏大叙事(当然太宏大了如三体之黑暗森林,是极端症状),对具体的人性和情感不参与共情,这类倾向具体产生原因可能有很多,但上倾和左右是不矛盾的,反而会产生左上和右上的分野,读者可以自行联想。

  2. 下倾,表示子女思维。认为有人应对自己负责,自己应当被服务和被照顾,无论是理想主义和功利主义都可能存在此种倾向,这类人群倾向于将问题指向他人。当然这个类型也可以称为「巨婴」,不过这个词有一些贬义,不用为好。

很多时候,上与下可能会瞬间倒转,或者同时存在于一个人针对不同事件的反应上。一边大声疾呼不要拉走阳性的人去恶劣的隔离场所,一边大声疾呼拉走阳性的邻居。其触发点恐怕就是有没有伤及自身利益。

过去互联网上的批评声音中,居于理想主义角度的人多批评体制,他们被定义为「公知」且大多数已被打倒噤声(公共知识分子一词发源于国外,通常具有独立性及批判性,今天含义已发生变化)。而当前的批评声音主要来自于功利主义下倾人士,也就是说,他们更多批评当权者没有照顾好自己,你们不光要管我、还要把我管好。因为自救两个字从来没有出现在主流中国人的字典中,我们从小就没有防灾演习,没有生存训练,我们唯一受到的训练就是相信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机构。此处吊诡的是,我们鼓励「救人」,却从不训练「自救」。

最有趣的一点是,政府和群众也非常了解彼此,俗称谁都不是外宾。例如政府说不要囤货,不会封城,物资有的是,群众不会管,还是会疯狂囤货;而小区发现阳性被封控,关门不行,还要上锁、上铁板、焊死大门,不是为了示威,因为他们知道不装铁丝网肯定管不住这帮人。(此处有删减)

我相信上面说的这一切都不是近些年新出现的现象,而是进行了一次长达百年的回归。我们保存着几千年战乱回忆的 DNA 告诉我们,任何稳定价值观都没有意义。吹牛逼的时候上倾,让人高看一眼;出问题的时候下倾,推卸责任,最开心了。

mee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