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by Austrian National Library on Unsplash
小破三甲看病记 - A Ten-Min Trip To A Hospital
中国医院的平易近人和高效率,总是那么令人印象深刻
这两天脖子总被领子磨,发现起了一些丝状疣。
当然,我知道这些东西叫丝状疣,是因为我百度了,也是因为我百度了,感觉自己可能快死了,就赶紧计划起来,去医院解决掉。
众所周知的是,皮肤科总是跟性病科设置在一起,这种设置就很讨厌,让皮肤科的候诊患者们很少凑在一起热情的交流病情,不像别的科室门口,「哎您这是哪不好啊?」,「害,别提了,心口疼,头昨天开始就有点疼,今天赶紧来看看」。
而这个皮肤科门口候诊处,经常黑压压坐满了人,却安静如鸡。其实可能很多人是来看荨麻疹和粉刺的,但你不知道他的粉刺长在哪里,总不好开口询问,也就闭了嘴。
我蹲在其中也不说话,是一个距离报到机比较近的位置,就看到一个大爷,拿着一个挂号条在那里刷报到机怎么也刷不上 —— 目前北京的医院已经普及了报到机,这个神秘装备干掉了分诊台的护士,而且也让你起早挂号的优势荡然无存 —— 不管你挂几点的号,都是以刷报到机的时间为准来排队,这样就保证了肉身优先,不会有人来的晚又进去的早。这不啻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大爷回头问我,「是这儿吧」?这句话看似没什么信息量但我迅速 Get 了大爷的意思,「你多刷两下」。看大爷手舞足蹈折腾半天,马上要回头了,我接着说,「这医院啥都是坏的,你要有耐心」。
大爷可能没有想到这么大岁数了还能被 PUA 到,站了一会,终于那机器仿佛皇帝下旨一般的嘟了,大爷如释重负,还特意坐到我旁边的位置,把口罩扒到下巴上,跟我含笑打招呼。我没办法只能说,「都他么的是草台班子,那边,对就那边,一排机器都是坏的,习惯就好了」。
我左边的座位上,有五六个人正在飞快的将不干胶二维码往一盒盒的药品上贴。看看那如山的 40ml 小纸盒和打印好的一条条的二维码标签的数量,我估计他们已经干了一上午,可能还要再干一下午。大概率是药品供应商,送货的同时,还要把本来客户自己要做的事情替客户做了。
想到这里我怒从心头起,现在的甲方甚至连嘴皮子都懒得动了,乙方苦啊。接着顺手搜了一下他们贴的那到底是什么东西,百度显示,这是一种无菌皮肤创面敷料 —— 嗯,我内心嗯了一声,皮肤科,合理。我又搜了一下价格,40ml 的要 300 多一瓶 —— 我瞬间就不同情这些乙方了,甚至投以若干白眼以增加他们的压力。
这时候诊室进去一位个子不高矮墩墩走路有点晃的妇女同志 —— 妇女这个词确实比较贴切一些。我是二号,我刚才看到一号了,不是她,我心想这个人这么大咧咧就进去了,一会儿会被赶出来的 —— 一会儿,她叫了我的号,妇女同志正在换衣服,原来她就是大夫。大夫一边穿白大褂一边问你怎么啦?「丝状疣」,「今天周日做不了」,「今天是工作日」,「是吗,你等我上个厕所去」,然后人消失了,我等在原地。
大夫回来了,说护士今天可以治疗,确实是工作日,你运气不错,来,开 20 个,去交费吧。
我并没有太多机会说话就屁滚尿流的去交费了。
治疗室里,护士正在监督几个乙方朋友贴标签,我在乙方朋友的背后脱了光膀子。忘了说一个细节,这个皮肤科,不管是诊室还是治疗室,都不带关门的,比看感冒的地方还平等,似乎在说你们都来看皮肤性病了,有什么可背人的。带着一种破罐子破摔的架势。
护士打开一个大型保温桶 —— 有点像食堂装汤的那种不锈钢桶,但是口小一点,写着液氮。护士拿出一个提子 —— 和我小时候拿着玻璃瓶去隔壁小卖部打醋时候,老板用的那种提子差不多,但更细一点 —— 提上来一罐液氮,倒在一个保温杯里。然后用一个长柄棉签,蘸了液氮怼在那一个个小疣上面。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液氮,却又看不到,只听到保温杯里的液氮在摇晃,摇晃到高处会碰到温度比较高的杯壁发生气化,那声音就好像在炉子上用锅烧水,每摇晃一下,沾到锅边的水就会刺啦刺啦几下,仿佛异星的潮汐,非常的奇妙。
护士给我点完,我还在光膀子状态,就冲进来另一个护士坐在我刚坐过的圆凳上,让我一度以为她是来接受治疗的 —— 毕竟这种几乎没有成本的小手术,他们自己互相用棉签蘸液氮,怼一天也不会有啥损失 —— 但并不是,她只是进来聊八卦的,两个人立刻开始聊起来关于某些大夫和领导的八卦,此时我甚至还没穿上衣服。我想礼貌的听两句,表达一下共情,但低头又看到肚皮还在外面,就理性的闭了嘴。
诊室里出来一看表,算上大夫的拉屎时间,才过了十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