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传》- The History of Startup

(根据一次谈话整理)

(本文较长,可能要读半个小时吧)

毛,一部创业史。

1

一个出身农村的有志青年,先上学后打工,一度混进知名大企业企并一直做到高管(国民党),同时担任民企高管,可惜民企老总太弱,战略方向搞错了,被迫做各种不成功的项目(秋收起义)然后败北,幸运的是找到了一个新的不被高管看好的领域并暗自发展(井冈山),跟张小龙似的。

井冈山上,他发明了新组织方式(三湾改编),让 HRBP 深入连队基层(政委制度),采用 OKR 战略,让一兵一卒都清晰的明白战争的目标、困难是什么,并且可以充分讨论,长官也可上可下很灵活。他也树立了新的企业文化,不拿老百姓一针一线,这对打开当地的市场起到了重要作用。

期间还遇到他的 CTO(朱德),终于结束了一人一把抓的苦逼日子,技术工作有人管了。好景不长,这个项目利润太低,主动换了个方向(去瑞金),没想到做的太好,公司老大说干脆你这个事业部切换成公司主业,我来管算了(中央从上海前往江西),毛一脸懵逼,就这么被摘了桃子。

但原公司老大水平不行,是个外国镀金的富二代,没有工作经验。遇到竞争对手在市场上穷追猛打,打不过只能独辟蹊径跑路(长征),到半截毛说这样不行,我必须说了算,因此原来的老大被他干掉了(遵义会议),COO 也特别服气,决定毅然追随他(周恩来)。

2

有人说创业者都要看毛选,这个我是不同意的。毛选是个成功后的总结陈词,好比百度还出了个《百度论语》。但是创业过程中憋屈的妥协的,犯错的,都不会写。百度哪本书也没说过为啥「有啊」做的那个狗样对吧?

你看完了成功故事,只会觉得我操好牛逼,我也是这么想的,乃至产生出一种自满感,觉得自己也能创业成功。但是要清醒的认识到,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人都是挫逼,你只有见识了更多的挫逼,才能不犯他们的错,光看英雄是成不了英雄的。

后面要整理整理一些毛创业中有趣的点,先交代一个大背景,就是那时候国外有个大公司 IPO 之后非常有钱,四处投资。国内也有个刚上创业板不久,市值不高,有一些品牌知名度的公司,还有一个刚刚天使轮看起来也很有希望的公司。这就是大背景。

3

后面发的不一定是时间顺序,想到哪说到哪。

我遇到过一种类型的创业公司,就是学术型,通常是技术创业的。就是几个老教授从学校里出来,带着很牛逼的思路杀入互联网,然后血本无归,为啥。就是因为除了技术,他们其他的东西都是从朋友圈里看来的,压根没有实践过。

当时毛就面临这样一个情况,当然那时候他是个打工的,说了不算,只能看着。公司老板说必须杀入一线城市市场,跟 BAT 京东小米展开肉搏,理由也很充分,因为一线白领消费能力强,在微博上面话语权大,虽然人少,但是下面沉默的大多数没什么卵用,不用管。

但是市场是怎样的呢?国内创业板这家公司技术很牛逼,虽然企业文化不咋地,但是关键是有钱,品牌知名度也很不错,早就占据了一线大城市市场了(国民党)。毛那时候也有点懵逼,毕竟看起来德高望重的老前辈都语重心长的说「小毛啊,要抓头部客户啊」,所以他的事业部也做了个长沙项目,没想到让人干的死死的,直接损失是一个老婆。后面导致对手公司反扑,顺便又损失了一个弟弟,还弄丢了两个孩子。

后来没办法,只能跑路的时候,估计他的心里有千万头草泥马飞过。

4

创业的时候有几种特别痛苦的情况,前面说了老教授创业,还有一种是海归创业,搞不好还有个 MBA 啥的,这种更坑。他们确实很系统,但是打法套路没有经过实践检验,容易掉坑。

毛的事业部开始被老领导一通瞎指挥,赔了夫人又折兵,好不容易到一个新兴市场(瑞金)做的不错,总部来了 28 个海归(才20多岁)来当联席 CEO 。。还有一个没写过代码的架构师(李德)。

这就又坑爹了,架构师来了以后开始咔咔整大系统,大架构,毛心说尼玛我还吃不饱饭呢,快速迭代敏捷一点不好吗,但是架构师说不好,我们德国都是这样地,是世界最好地。毛也没办法,让架构师招人搭系统。

系统还没搞定呢,竞争对手杀过来让人一锅端了。

5

毛其实开始很迷茫,在创业版公司打工的时候,主要做事务性工作,毛写作不错,做到过市场部总监的位置。老婆孩子热炕头也有了,有一种沉醉感,但是要说毛还是有企业家精神的,他喜欢做 BD。

为什么毛早期会在这家创业板大公司做高管呢,怎么说也算友商,有竞争关系啊。这要从最开始说的市场大环境说起,是因为那时候海外的那家大公司(苏联)同时投了国内这两家公司,自然的毛去推动战略合作。那时候很多人都是两边挂职,几乎差点被收购的节奏。但是后来国内创业板上市这家大公司创始人过世了,高管们想 MBO,但是谈不拢,毛最后落到单枪匹马做 BD,也是不容易。

但是后来因为他不断强调三四线市场的重要性,动了创业板大公司里面一部分高管的蛋糕,被赶出去了。

6

毛有个发明不错,因为之前创业板上市的那家公司的管理模式还是比较集约化,KPI 导向的,简单的的说他们认为员工贡献的就是体力,不需要有情怀。情怀会影响执行力。

其实以这家公司的规模和状态,这样思考是没问题的。但毛当时在天使轮的创业公司,刚刚做项目失败,转到一个不赚钱的小项目上(井冈山),他当时面临这样一个状态:你要求员工执行力吧,员工说执行 nmb,老子不干了要跳槽。不要求执行力吧,正好躺了,反正揭不开锅,不能接项目的话大家饿死,一拍两散。两难啊。

于是他采用了通常成功创业者(比如老罗)都会使用的方法:卖情怀。为了让这个情怀卖的的透彻,他还大胆使用了高科技的绩效管理手段:OKR

具体他怎么用的 OKR 呢?他首先在各个级别的团队中都保留了 HRBP 这个岗位(政委),每次做完项目,不管打的赢打的输,都要开一次 All-hands meeting,总结一下得失,员工可以吐槽经理,如果吐槽的多了,当场就换人。这有个好的结果,就是每次项目之前大家都知道为什么干这个事,自己能发挥多大作用,以及怎么互相配合,所有人都知道集体的目标在哪里,哪个阶段要活下去,哪个阶段要扩地盘。

毛还把情怀卖到客户那里了,这个就厉害了,从一个团队的企业文化,变成了像社会输出价值,就好比工匠精神从忽悠员工的一句话,变成了中国梦。

这时候当地市场发现毛这个项目团队跟以前遇到的公司不一样啊,很以客户为中心,而且此时毛知道自己比较挫,所以他不是特激进,拉拢了很多非目标的高收入群体,虽然他们不是目标客户,不一定买单,但是不会捣乱,不会在微博上乱说话。

7

对了,又想起个小细节。

毛那时候做项目与创业板上市的那家大公司有一个机制的区别,这也是导致后面结果差异特别大的一个原因。

创业板大公司服务的目标客户是一线城市的头部客户,但是他们的员工没办法从一线城市的头部客户获得(高管可以)。所以天然的他们没办法输出情怀(他们的情怀只有头部客户懂,员工不懂)

毛的事业部(不是他的公司,他的公司整体上还是挫逼)的目标客户是三四线长尾客户,同时他的员工也是三四线长尾人群,这样子他输出情怀的做法内外就是一致的了。企业文化与企业价值保持一致是个特别好的状态。

后来靠这一点他就得到了他的 CTO (朱德),甚至一度秉承「朱毛」,注意不是「毛朱」,意味着这时候 CTO 在外界的影响力还要超过他,就好比当年大辉老师在丁香园一样。当然不同的是,毛不介意这一点小事,甚至朱中间还怀疑过他的战略并离开过他,他都没有计较,股份还是兑现了的,当然这是后话。

8

毛有个神作,主要是 PR 方面的。当时他们天使轮小公司正跟创业板大公司在市场上拉锯的时候,一个跨国大公司忽然宣布进入中国市场了(日本),这个跨国大公司有多牛逼呢,就好比是 Google 吧,反正是很有钱的那种。这一下本土两个公司都懵逼了,创业板上市的公司跟天使轮比算个大公司,但是跟 Google 比就是渣。

不过好消息是,这个大公司也瞄准的是一线城市白领人群,这样跟创业板公司形成正面竞争,但是跟专注三四线长尾的毛这边一时半会碰不上,但是毛这时候忽然来了个神作:宣布与 Google 正面竞争,大力发展民族产业,不干不是中国人,老子不怕事。然后自己继续深耕三四线,好几年连 Google 毛都没见过。

这样创业板公司就尴尬了,老子跟 Google 在一线城市真刀真枪干,没想到被这个小创业公司在舆论公关上占了上风,还顺便提高了品牌知名度。最贱的是他们喊完以后又没影了了。。。

这个 PR 神作有多神?一直神到现在的抗日神剧。。。

9

毛在艰难困苦时期,有一个行为非常值得我们反思和共勉 —— 勇于抱大腿。

毛自己是很自负的,有诗为证:「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搞定了一个项目就是这么得瑟。但是他深知抱大腿的重要性,这从他一直坚持 BD 国民党就能看出来,坚持到最后一刻,直到自己团队的很多人被弄死,才遗憾的说「看来国民党的旗子是不能再打了」,很遗憾。

而在他作为一个事业部负责人,在不赚钱的小项目上苟延残喘,还曾经被公司老板远程开除的情况下(不过因为技术问题,辞退信走的太慢,过了一个季度才到达已经没人信了),他都没有辞职跳槽,不管是跳到大公司还是自己扯旗单干,都没有。

原因是他知道自己不行。这正好是我们缺的一个素质,我们有时候特别觉得自己行,就是不觉得自己不行。。他知道他之所以能招到人,能接到项目,还是公司品牌的作用,而不是个人品牌,他自己掂量过,如果他扯旗单干,搞不好一个人都招不到,也没有猎头愿意跟他玩,没有人就做不了项目,就啥也不是。所以他为了大腿,忍了。

日后邓小平在做高管的时候也折腾了好几次,忍耐力很强,但是跟毛还不是一个级别的忍,毛这个没有社保的。这是看毛选看不出来的痛苦经历啊。

毛发现工人有问题,所以他去找农民。

那时候的工人有什么问题呢?那时候的工人在社会地位和感觉上(需要自己体会)跟现在的工人不一样,那时候的工人对比到现在,就是挣死工资的。包括工厂打工的,也包括写字楼里的小白领。

所以这帮人的诉求是啥?涨工资,社保,产假。他们才不会推翻老板,推翻老板谁开工资?所以毛转向了农民。

「“ 都 市 工 人 阶 级 目 前 所 争 , ” 毛 泽 东 大 胆 地 说 , “ 政 治 上 只 是 求 得 集 会 结 社 之 完 全 自 由 , 尚 不 欲 即 时 破 坏 资 产 阶 级 之 政 治 地 位 。 ” 他 终 于 说 出 了 在 长 沙 时 他 就 已 感 到 的 、 关 于 劳 工 运 动 力 量 的 怀 疑 。 他 接 着 说 : “ 乡 村 的 农 民 , 则 一 起 来 便 碰 着 那 土 豪 劣 绅 大 地 主 几 千 年 来 持 以 压 榨 农 民 的 政 权 … … ” 由 此 才 产 生 了 他 们 的 斗 争 精 神 。 毛 泽 东 自 然 得 出 结 论 : “ 若 无 农 民 从 乡 村 中 奋 起 打 倒 宗 法 封 建 的 地 主 阶 级 之 特 权 , 则 军 阀 与 帝 国 主 义 势 力 总 不 会 根 本 倒 塌 。 ”」

创业就是前方有个牛逼目标,脚底下灵活处理。。而且要忍耐,不要轻易拍案说老子不干了,谢谢。

「他 仍 然 待 在 共 产 党 行 列 里 , 因 为 他 仍 然 笃 信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革 命 会 到 来 。 他 在 方 法 上 的 灵 活 已 经 滑 到 了 机 会 主 义 的 边 缘 , 但 是 他 的 目 标 仍 然 是 共 产 主 义 。 」

10

《毛泽东传》又看了一点,还在刚开始抗日的时候,所以就说说毛老板作为一个创始人怎么通过 BD(搞统一战线)来做品牌建设的吧。

前文书说到一个巨大的跨国企业(日本)准备直接进入中国市场了,别说创业公司(共产党),就是创业板上市的大公司(国民党)也不太够看。而另一个本来能制衡跨国巨头的另一个巨头(苏联)之前的策略是搞合资,而不是直接进入市场,所以基本也起不到太大的制衡作用,那毛老板作为一个小公司创始人怎么通过品牌战略来获得优势呢。

这时候如果从旁观者的角度,毛的战略简直灵活到无边无际了,让人心中不禁感慨:还有这种操作?这也是创业公司的一个优势:没有包袱。他试图联合各类竞争对手、民间组织甚至黑产,寻找大家的利益公约数,打出民族产业的大旗。注意,此时创业公司做的山寨机其实代表不了民族产业,但是从建立品牌的角度来说,非常有效。

而创业板公司(国民党)的市场策略就有点弱,他们只关注具体的市场竞争态势,认为大家都是同一个市场上的 player 而已,不重视品牌,只关注财务指标,最后还拿了另一个八杆子打不着的巨头(美国)的投资,彻底失去了品牌口碑。当然这是后话了。

「毛泽东 于 1935— 1936 年 向 少数民族 和 被 查禁 组织 提出 诉求 的 重要 思想, 有其 精明 和 热爱 中国 的 双重 性质, 这使 他 抗日 民族 统一战线 的 政策 获得 成功。 他 鼓动 蒙古族 人 同 中共 携手, 以“ 保存 成 吉 思 汗 时代 的 荣耀”。 他 敦促 穆斯林 做 同样 的 事, 以 确保“ 突厥 人的 民族 复兴”。 在 哥 老 会 面前, 他 真的 竭尽 了 全力: 哥 老 会 历来 是 代表 民族 志士 及 广大 农民 与 劳苦 群众 的 组织…… 被 目 为“ 下等 人”, 被 诬 为“ 盗匪”, 而 不能 公开 存在。 哥 老 会 遭受 统治 阶级 的 待遇, 同 我们 所 遭受 的 待遇, 实是 大同 而 小 异。 你们 过去 主张 兴 汉 灭 满, 我们 现在 主张 抗日救国; 你们 主张 打富济贫, 我们 主张 打 土豪 分 田地; 你们 轻 财 仗义, 结 纳 天下 英雄 好汉, 我们 舍身 救 中国、 救世 界…… 我们 彼此之间 的 观点 主张 都 相差 不远, 我们 的 敌人 及 我们 的 出路 更 完全 相同。」

尾声

《毛泽东传》看到延安之后,内心真的是很纠结。感觉毛不再是个创业者了,从前一脚泥一脚水的做市场调研,给别人洗衣服赚点经费,力排众议开拓农村三四线的日子好像一去不复返了。

从穿衣打扮上刻意与下属拉开距离,还学会了跳舞(此时正值市场竞争最激烈的时期,国内品牌与国际大公司刺刀见红,立足三四线的毛公司此时压力不大)。就好比我服务过的某单位,从创业的破办公室搬出来到高大上的某想国际大厦,忽然多出来一个「行政人员卫生间」,老板连厕所都不跟大家一起上了。

不看了,你们谁看完了给我讲讲下半生吧。

s4465105.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