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by Clay Banks on Unsplash
吃在日本 - Rice, Noodle, Fish: Deep Travels Through Japan's Food Culture
写日本的书其实不说汗牛充栋吧,至少也能装满半栋了,中国和日本的历史反复交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这本书的翻译文风与我很像,我一度以为自己什么时候出书了。
写日本的书其实不说汗牛充栋吧,至少也能装满半栋了,中国和日本的历史反复交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虽然民族主义者总是不愿意承认,但实际上中国现代文化受到日本的影响不是一星半点,说巨大都不为过。因此这本美国人去日本的猎奇之旅,在中国人的眼中,总感觉有点用力过猛、故弄玄虚。
西方人眼中的日本,或者说,这本书作者所代表的西方人眼中的日本,或者东方,大概就是如同《杀死比尔》中的日本,或者《奇异博士》中的模糊的东方,充满了仿佛活在照片中的侘寂与夸张的禅意。
本书主要书写美食,写到京都,就要与上个月读过的《春山下》中的京都做对比,本书的作者马特古尔丁对京都的描述,带给我的是东方的神秘禅意,而《春山下》中作者苏枕书感受到的是充满生机的烟火气。我想其中主要区别是马特作为游客匆匆而过,看到的是他心中的期待,也是京都想让他看到的面目:红色的巨大灯笼、枯山水以及白色妆容的艺伎,还有精致但无聊的怀石料理。而苏枕书十多年的京都生活,对这个古老城市早已抽丝剥茧,就好像身在北京居住多年的我,对周边的印象自然是菜市场、小超市和路边摊多过冠冕堂皇的南锣鼓巷和天安门广场。
读到这里我忽然有一丝疑虑,俗话说透过现象看本质,透彻相比肤浅听起来高级,看透本质似乎永远好过浮光掠影。在我们的人生观中,永远被教导说要看透,要洞察。但真的要这样吗?
这个世界总会展现给我们,我们想看的那一面。你相信一切都是阳光向上,你自然会打开新闻联播。你相信人间不值得,你看到的必然都是阴冷。这世界让我们成为我们,何必非要看透,非要洞察,非要全面呢?我们的人生有多少时间浪费在了试图洞察与看透上面,却仍然过不好自己的生活?苏枕书的京都和马特古尔丁的京都是同一个京都的不同面貌,也都是真的京都,哪个都不是假货。他们都流连和沉醉于自己的京都。
不必看透,这想法简直太迷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