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 Distress Rejuvenates a Nation

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

『天启六年(1626年)闰六月,京师中府草场失火,自夜至晨,损失不小。魏忠贤带着太监,参加了扑救。

对于这场火灾,主管官员薛贞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这位薛贞很善于「把坏事变成好事」,从光明面去看问题。他汇报时不是把重点放在「灾」上,而是放在「救」上,全力突出魏忠贤的表现,说魏氏「尽心竭力,别具一应变之才而布置安排」,并且就此大发了一通议论:「可见天下无难事,特患无实做事之人耳。使人人皆能如引实做,何遽谓天灾不可挽回哉?」

一下子,这个报告就有了高度,也有了深度。魏忠贤读了,心里舒服得无与伦比,在别人眼里,他魏忠贤只不过半夜起来救了场火,而薛贞居然由此看出他「别具一应变之才」,这是何等不凡的眼光!而且后段的引申,足见此才可以安邦定国。

于是,薛贞不但没有受到任何处分,反而很快被提升为刑部尚书。因祸得福,薛贞因而被朝野上下称作「火逼尚书」。』

选自:《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作者:张宏杰

s28367670.jpg